清三代瓷器的“混合彩”
清三代瓷器一直都是收藏界的宠儿,有一句流行语很能说明问题: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器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陶瓷精品,这段时期,由于景德镇陶瓷稳步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彩瓷业得到蓬勃的发展。
“混合彩瓷”是指“釉下彩”、“釉中彩”与“釉上彩”等相互结合烧制的彩瓷。
在历代官窑瓷中,釉下彩多使用钴料或铜料发色。釉中彩是指将色釉料混合于表面釉水中,在施表面釉的同时一起上色;釉上彩主要应用于五彩、珐琅彩、粉彩瓷中,色彩种类丰富。
从制作工艺程序上看,混合彩瓷要比普通彩瓷更加复杂繁琐,因此混合彩瓷的制作难度也比其它彩瓷更高。由于清代彩瓷制作工艺的不断成熟发展,景德镇御厂制瓷者借鉴以往原有的混合彩瓷,制作出许多具有该时期鲜明特色的混合彩瓷。在混合彩的组合方面大致分为釉里红与五彩的结合、斗彩与粉彩的结合、釉里红与斗彩的结合、青花与粉彩的结合、斗彩与珐琅彩的结合、青花、斗彩、钧釉、粉彩等的结合。
清三代瓷器之所以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源于这一时期成熟的制瓷工艺,清三代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彩瓷工艺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宣德青花瓷“花浇”
明初各朝的官窑瓷器皆注重造型和纹饰,有些特别的形制并非每朝相同。例如明初一些青花瓷器,很多人也不知道其名称,估计属“水注”一类的盛水器。其实那是宣德时期特制的青花瓷“花浇”,绘缠枝莲纹。顾名思义,乃作盛水浇花之用。
据我国明、清瓷器鉴别权威耿宝昌先生指出,永乐时期烧制的青花瓷“花浇”颈长、腹圆,把柄作龙形;宣德时期者颈短、腹扁,把柄为宽带式。
器型大体上则有点相似。纹饰方面亦不一样,永乐时期者纹饰风格精细,颈多绘海水纹,腹绘细梗叶缠枝莲纹。宣德时期者粗放,颈绘两款不同的变形纹,腹多绘缠枝花。
永乐烧制的“花浇”,现仅见青花品种,并无其它彩釉;而且均无款,要从胎釉、造型、纹饰、青花色调等方面鉴定。
宣德时亦多作青花品种,但有年款,并多署于器腹上部。本来两个时期的青花“花浇”也有盖;但迄今大多数失落或崩缺不全,故存世者皆不见有原装瓷盖。
坊间有些近仿品,于青花较深处,加人工堆栈点纹,仿宣德器的自然斑点;仿品釉泡大小相同无层次,规整欠细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