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举世闻名。其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县(汝州市)境内。钧瓷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烧成的釉色青中带红,灿若蓝天飘舞红霞,故而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瓷迷苦苦追求,下面分享宋元钧瓷的特征以及陶瓷收藏注意事项。
一、宋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由瓷片的截断面观察,宋民钧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浅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胎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极薄的白色化妆土,修胎薄且匀整。
2、釉色。宋民钧釉色以天青、月白为主调,稍浅的青灰,稍深的青蓝,施釉较厚,一般约在0.1厘米左右。釉面匀净,抚之柔润光滑。高倍放大镜下可见釉中气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层的小。因窑变生成的紫红斑不规则,色釉浓淡不一,就连同一块斑上亦多有变化,浓者如紫蓝,淡者似桃红。青红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中,因此看上去较为含蓄,红斑上象罩有一层薄雾,在大部分青蓝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3、以碗为例,圈足切削方式为足内侧稍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切后宽度约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酱色护胎釉,足底施釉与器身釉一致,圈足较浅而大的盘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黄豆大小的支钉痕。
4、碗口沿修胎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边圈再往下渐变成天青色,至足肩处积釉较厚。
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元民钧瓷胎色由断面观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据文献记载及本人手头的实物资料表明,河南禹县钧台一带的窑口温度高烧制的钧瓷胎,基本上是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县鹤壁等窑口烧制的钧瓷胎多是灰白或灰黄色,胎土稍粗,烧结后多有空隙,胎与釉之间施有白色化装土。
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蓝、泛黑、泛紫、泛红的亦有所见。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纹明显。肉眼可见釉内气泡大而疏以及釉水流动痕迹。有的几成油滴或兔毫纹。窑变釉红斑较为飘浮,颜色鲜艳,红色与青色几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较机械呆板,似人工贴画而成。
3、碗类器物圈足较宽厚,内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为内侧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后里高外低,挖足后足心留有一明显乳突痕,乳突周围可见疏密不一的旋纹。圈足截面呈八字状。
4、碗类器物口沿较厚,成圆状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浅灰、褐灰或褐黄色宽带边。修胎草率,胎青厚重。施釉不到底,近圈足处露胎,露胎处以上有较厚的积釉痕,多一侧更为显著。
三、民窑宋钧与元钧的区别
通过对上述钧瓷片的观察分析,可将宋民钧与元民钧的区别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宋民钧胎色大多呈灰色,胎土细,胎骨薄,修坯规整。元民钧大多呈深灰色,胎土粗,胎骨厚,修坯草率;
2、宋钧釉水厚,施釉到底,釉面细润光滑;元钧釉水稍薄,施釉不到底,釉面桔皮纹显著;
3、宋钧大部分圈足底心平坦且施釉,足墙施有酱褐色护胎釉,元钧圈足底心有乳突痕,且不施釉;
4、宋钧窑变红斑动感强,青蓝釉与红釉能彼此相融。以紫红色居多,且含蓄深沉。元钧窑变红较呆板,色调单一,多艳丽飘浮。
必须指出的是,要学会把上述局部特征综合成整体面貌来认识,才能更准确地区分宋钧与元钧的不同。做伪者常常是只顾一点而忽视整体的制作,故往往留下不少漏洞。
陶瓷收藏注意事项
第一要“古”
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
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 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第三要“美”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第四要“俏”
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十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