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景德镇青白瓷的工艺特征

景德镇青白瓷的出现,可以说是景德镇“弃仿创新”的结果。这里出产的青白釉瓷(影青瓷),为全国诸多青白瓷之魁。青白瓷是宋代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把“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的评语用于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是符合实际的。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对越窑青瓷有过“如玉如冰”的评语。陆羽评的只是青釉温润的程度。而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并且几乎达到了与玉器无别的境地。

景德镇青白瓷


宋人诗词中也不乏赞美青白瓷的句子,词家李清照《醉花荫》词中就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段话。重阳节的江南地区暑热未退,瓷枕蚊帐是去暑的良好用具。词中的玉枕可能指的就是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这类瓷枕是景德镇湖田、湘湖等窑的产品,在江苏南京、湖北汉阳等地宋墓都有出土。南京出土的婴戏纹枕,色质如玉,制作及纹饰俱佳,为宋代青白瓷枕的代表作品。其硬度、薄度和透明度、瓷里莫来石结晶的发达,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
北宋初期,瓷器的釉色带青灰或淡黄者居多,纯青白色的很少。胎壁较厚,与五代时相似。壶的造型多为瓜棱形,与五代壶式相似。碗、盏亦保持着五代的唇口或葵口式样,但碗、盘圈足较五代的产品为高,足壁也比五代时要薄,器物的内外基本上无花纹装饰。
公元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着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盛景。
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是青白瓷发展的顶峰时期。其胎质致密,造型规整精致,瓷釉洁白纯净、温润如玉、透光度好,呈现出典型的青白色。装饰以刻花为主,手法简练,线条流畅。纹饰题材有各式水波、飞凤、莲荷、游鱼等。瓷器的品种也大为增加,除壶、碗、盘、盏外,还有各式花瓶、香炉、瓷枕及各种瓷塑玩具等。瓷器的造型如各式碗碟、盏托等多仿当时盛行的金银器皿。器物成型改变了前期的湿泥拉坯方法,采用先拉出毛坯,待其干燥到一定程度再旋削成型的新方法。烧造技术也有了大幅的提高。
南宋中后期,青白瓷生产有所下降。在烧制技术上采用了北方定窑的支圈组合窑具的覆烧法,这种烧法尽管能大大提高产量,但在质量上受到极大影响,为了适应这种装烧方法,坯体要求严格规范化,所以器物的成型以模印为主。模印既有装饰效果,同时也起到成型的规范作用。即先用模印压出样坯,等样坯干燥后再削旋而成。因此,这时期的盘、碗之类的器物均为印花装饰。印花纹饰较为繁缛,显得较为呆板,不如前期的刻划花刚劲有力、生动活泼。壶、瓶的成型也多采用外模印的方法。
对宋代青白瓷的鉴定,往往多偏重于考察其烧造方法,冈为不同的烧瓷方法可以反映出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特征,不同时代的烧造方法都会在瓷器造型、胎釉以及纹饰等方面留下不同的工艺痕迹。这些工艺痕迹,就是鉴定家们所谓的时代特征。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景德镇青白瓷的工艺特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