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这种类型家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床的形制。榻的衍生要从古人的起居习惯讲起。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春秋以来,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
鞋子、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到了汉代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而且这个时代有了帐幔的使用,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起重要作用,说明社会在文明进步,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显示身份、财富的标志,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东汉时期,胡床传入中原,也就是俗称的马扎。“床”这一概念,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胡床的传入对以后出现高型家具奠定的基础。胡床促使了家具的增高,使得中原的原有低矮家具有了变化。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床的上面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坐于床边。
到了唐代,出现了桌椅,人们生活饮食等活动都是坐椅就桌,不在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到了明清时期,家具的发展迎来了高峰,床的形制也愈发多样化。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种类。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正版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作物,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与厅堂代课,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作“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案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四合如意,中加是指,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面围栏及上横眉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温室。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拔步床是我国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件独立的小屋子。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在南方使用较多,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