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刘海栗对根艺如是说:“根艺可以登大雅之堂,在美术史上找到了适当位置,这项工作,值得有志者终身奋斗。”
根艺这门艺术,得到了艺术领域的肯定,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更有许多企业家不惜重金购买那些创意较高的大型根艺作品,用于装饰企业形象。同时,根艺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特殊艺术品,也逐渐被寻常百姓请进家门,借大自然造化,抒发人生情怀!
根艺为文明时代所接受和推崇。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欣赏和审势一件根艺作品?其价值取向又如何呢?这里,我将十余年来在寻根途上的点滴心得,分以下几点予以浅谈。
一、奇怪的造型
这点是决定一个树根能否用作根艺材料的先决条件,是基调。没有奇怪的造型,就无所谓“真、奇、古、怪、绝”,也就不可能给根艺家们带来灵感的再度创作。一般来说,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应该是少雕或不雕。我归结为“九份天材(才)、一份汗水;木头木脑、反朴归真。”当然,这里的九份和一份就不是数学上的数据罗列,只是说明一件根艺作品,应该大部分是“天成”,只有很少部分用“人工”。同时又不可否认,只有一双慧眼,才能读懂那“九份天材”,那奇怪的造型。不论雕与不雕,都应该让人一眼看出其“木头木脑”,根味越浓越给人感到是一个大自然的缩影,感到返朴归真,感到亲切,并感受其艺术价值(如“天鹅梳羽”)。
二、上好的树根材质
把这点摆在第一位,是因为这点往往容易被人们所遗漏。任何一件东西,本质的好坏,对价值来说,一定有其影响。就如出自于同一位工艺师的手,其金子做的首饰和银子做的首饰,虽造型一样,大小相等,但其价值是大不一样的。在根艺的取材中:取材于松树的根,即质地疏松,易于腐朽变质。而取材于花梨木树根就显得厚感十足,且易于长久保存;樟木树根色泽丰富、自然古朴,同时还能发出香味,是做根艺的较好材料;红豆杉树根则最为佳材,这不仅是其木质不易开裂、变形、腐烂,其颜色也特别喜人,从淡红到深红直到变成红褐色,古色古香的感觉,特别是紫杉醇对预防癌症有明显效果,而被视为“国宝”。一般来说,生长较慢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较为珍贵,如有健身效果,价值就更高了。
三、完整的个体
为突出一个主体,配上一个合理的底座,这是创作根艺上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也有些根艺作品,用于组合而成,这必须是要让人能看得懂,并符合情理地接受;而任何隐性的拼接,都会大大地减少根艺的价值。
四、古老的残根
古老的残根,一般是树木早年已被砍伐,地下的根部历时百年或千年不烂的树根,经过风、雨、雷、电,经过昆虫啃蚀,所留下的精华,它往往象征一个生命,一段历史。为此。古老的残根用做根艺,常有非常的价值。
五、真实而丰富的表象
根艺的表面色泽,犹如根的“肌肤”,其天然的颜色和纹理是根艺最为自然的表象,也是根艺价值的直接表现。为此,作品表面是不宜用人工去着色处理的。因为着色,容易隐盖天然成分,隐藏木质的真假,甚至隐藏树根的粗制滥造。所以着色的根艺作品,往往会使其价值大为降低。一般来说,对根艺表面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表面磨光后什么都不上。这种处理是针对侧重天然,其天然表象也已相当完美的根艺作品,这种方式,深为根艺收藏家们所喜爱。(2).表面上蜡。针对根艺表面凝重性的作品,表面上蜡较为适合。(3).对表面颜色不明朗的灰色调作品,打上哑光透明漆,其丰富的颜色即会跳出,增加立体感。(4).现代活泼的作品,适合打上透明亮光漆会比较协调。为此,合理的表面处理,会对根艺作品起着保护作用、会提高根艺作品的价值。反之,则会起反作用。
根艺发展史可以追潮到二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从其发展和演变来看,有两个方面较为明显:
第一、表象处理的几个阶段:即从着色处理(黑色、红色等)发展到上鞋油、上蜡,再发展到什么都不上的白胚作品,直到现在视作品而定(以上第五点谈到的)。
第二、从象形动物的初级阶段到各种人物雕刻造型,发展到现在抽象的各种自然景观、文化创意,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根艺在发展、在创新、在升华。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