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楠”在辞源中的解释是:“樟科,常绿乔木,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材料,也可供造船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楠》中写到:南方之木,故字从南。”又曰:“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周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尸子·正楚师》中亦道:“墨子曰: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宋朝文人陆游在《乌夜啼》中开篇写到“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这也是中国古人在文献中较早提及的楠木。传统文人喜好把世间具有高尚气节的事物人格化,代表着特定象征意义的气质与风范。在中国玉器符合了气润温雅的审美观念,所以玉器被赋予一种文人雅士文化的象征。如同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楠木在传统文化语境之中被赋予端庄高雅的气质。而楠木亦是由于同样的文化情结走入文人的生活中,并成为骚人墨客所称道的雅器。楠木作为一种植物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淡雅的芳香,更是一种高雅气质上的追求,是一种高雅清淡的生活态度。作为一种把握历史脉搏、体验世间沧桑的器皿,楠木不仅是留在身边供欣赏与把玩的器物,也是作为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的见证。因而楠木作为珍贵良材用于建筑或是家具,既体现了原材料的精良材质与淡雅芳香,也表现了温文尔雅的文人气质,内敛而注重品味、端庄而超凡脱俗。
楠木的幼枝和嫩叶是密生褐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约8厘米~24厘米,宽约4厘米~9厘米。先端短尾尖,有的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幼时脉上有细毛,后渐脱落,下面灰绿色,脉上密被棕色细毛,网状脉凸起。圆锥花序腋生,长淡棕色绒毛;花两性;花被6裂,长约3毫米,两面有毛;能育雄蕊9个,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外向瓣裂。核果卵圆形,长约8毫米,基部为宿存的杯状花被管所包被;果柄有绒毛。花期5-6个月,果期9-10个月。
由于楠木隶属樟科,故一般有清香味,在锯解或打磨加工时,久则变为淡淡清香,抚之温润如玉。楠木的木质结构细,色泽淡雅匀称,纹理细腻美观且易加工,耐久性强,切面光滑,是一种珍贵木材。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能历经岁月的侵蚀而不易变形,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历磨砺而不衰”。
根据《博古要览》中对于楠木的分类有三种:第一,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美观;第二,水楠,木质较软;第三,金丝楠,木纹如金丝缕缕,千姿百态。其中流光溢彩的金丝楠则历时空迁变尤显其温润,经岁月淘洗愈见其沉凝,以其木之性而有金玉之姿,堪为楠木中之上品。其木质细腻,淡雅纯美,千年不腐,万年不坏,可谓天才地宝,造化所钟。
金丝楠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不仅是因为其绚丽夺目的外表和高雅沉着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更是由于其原料本身的珍贵性。作为一种珍贵稀有木料,其珍贵体现在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中。金丝楠生长在我国北纬25℃-30°之间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在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米~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金丝楠是楠木中品质最高的品类,尤其以四川峨嵋、雅安、绵阳、南充等地品质最好。金丝楠喜温暖湿润环境,但又耐热抗寒。原产地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1400毫米~1600毫米,可忍受间歇性短期水淹。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干旱瘠薄或排水不良处则长势较差。金丝楠为中性偏阴树种,幼年期耐荫蔽,其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可长成大径材。金丝楠的生长对温度、湿度和地质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且生长极为缓慢,正常要500年以上的树龄,且直径在80厘米以上,这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金丝楠。由于历史上皇室喜好楠木,因而常将其作为家具和建筑的材料,其中主要代表为帝王的龙椅、龙床。然而,由于对楠木过度开采,尤其是明清时期,帝王大兴土木而令金丝楠木遭到破坏性砍伐如今市面上能寻获的精品料数量更是极为稀少。尤其是近几年,由于金丝楠木种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木种禁止砍伐,导致金丝楠资源紧缺,价格飞涨。因此这种稀有木料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