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较推崇美玉;而处于非主流地位的道禅文化则推崇奇石。
美玉在这里成了一种象征,孔子借助着它,在表演着儒家的政治秩序与道德主张。后世的儒家集团,干脆把美玉伦理化道德化,他们把美玉推举到道德的象征,质地坚硬慎密,色泽皎洁冰莹,性情温泽细润、声音清越舒远。许慎《说文解字》把玉概括为仁、义、智、勇、洁“五德”,跟上古流传下来的“五行”模式遥相呼应,最后奠定了玉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中国古代的赏石文化历来崇尚”清奇顽拙”的石韵,欣赏“瘦透漏皱”的石形。奇石是一种自然之自身,形奇貌怪,气淳质坚,天然之形,自然之性。这里所要表达的,不是什么仁、义、智、勇、洁“五德”。它正是要冲破这种文化的束缚。因此,与主张琢磨切磋的玉文化不同,古代奇石文化反对任何人为的加工。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这其实是一种归隐山林的山岳情结与孤高清标的出世寄托。
从美学特征看,古代的玉文化是审”美”,石文化则是审“丑”。观赏玉就是观赏它的色彩,光润以及加工的赏心悦目的形式,属于秀美的审美范畴,观赏奇石则是观赏它的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清奇顽拙的风格韵味,属于审丑的美学领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