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玉石中翘楚的白玉,最早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而存在。它的表面细腻润泽,最能体现刚柔兼备的品质,用它雕琢出来的艺术形象和器物曾多次在拍卖市场创下令人振奋的天价。如今,这种淬炼了积年的艺道与精魂已经到了它们的黄金时代,还是在搅局玉雕圈?
市场繁荣的一支兴奋剂
古往今来,从宫廷到民间,赏玉、玩玉、藏玉之风历久弥衰。而白玉,体如凝脂,温润细腻。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对之趋之若鹜,千金散尽亦不悔。
北京博观2017春拍,“清隽——当代玉雕名家高端和田玉拍卖专场”“夜宴——顶级和田玉珍品专场”中,就不乏当代白玉精品。
实际上,近些年的拍卖市场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不同时期的白玉作品,有些还拍出了高昂的天价。比如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微博)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一枚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白玉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12月6日,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古董珍玩夜场上,一方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成交,再次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而当代玉雕大师的新疆和田白玉籽料摆件在近年的拍场,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多以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价格成交。
“从近10年的大环境来看,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去关注物质以外的东西,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博观拍卖业务部经理熊见竹先生表示,白玉温润的特质与中国人崇尚的自在、中庸观念特别符合,受到藏家的追捧很正常,也符合市场的规律。
在两汉、唐宋以及明清几个繁荣的制玉时期,顶级白玉往往被精雕细琢成重器。目前,故宫博物院陈列的历代玉器就有许多精美的白玉藏品,现代玉雕界也多以白玉为贵。
业内人士认为,白玉的拍卖市场从近几年开始不断升温,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一支兴奋剂。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第一,明清白玉作品在拍卖市场表现强势。明清玉器多传世玉,器型完好、材质优秀,多属洁白无瑕的新疆和田玉,加上雕工精细,艺术感染力强,很受青睐。而且明清玉器的造假几率远低于书画和瓷器。第二,当代玉雕名家创作的高档白玉作品独领风骚,成为一大热门,价格要高过拍卖市场亮相的一般古玉。
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倾向于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的白玉市场。
熊见竹先生也赞同这种评价。他坦言,“忧”指的是过去10到15年,白玉的市场虽然在高速发展,但也留下了一些隐患。这些问题在白玉市场行情较好时,并没有暴露出来。然而最近一两年,白玉受到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需求量与前几年相比,大幅减少,出现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的局面。比如现代白玉中观音、佛像等题材多有雷同,且精品占比不高。而且消费群体发生了转变,过去多以礼品化的作品为主,现在更多是藏家自己去购买,对雕刻的作品要求更严格。“喜”则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当中,劣质的东西被筛选并剔除,剩下的都是相对优质的白玉作品,这无疑是一个良性淘汰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品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