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景泰蓝标准英文名为Cloisonne。
景泰蓝历史发展
景泰蓝总体概况
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明宣德年景泰蓝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色)和紫红(玫瑰色)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溍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品“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景泰蓝清代发展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1736~1796年)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至清中期,物阜民丰,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来支持工艺美术的发展,很多工艺品种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珐琅工艺也不例外。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乾隆时期的宫中造办处在珐琅器的制作上,更是突破了一般瓶壶碗盘之类范围,扩大到家具上。这些嵌珐琅家具依据嵌珐琅的工艺手法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掐丝珐琅家具、嵌画珐琅家具、嵌錾胎珐琅家具等几大类。这件珐琅番莲纹冰箱就是一件精美的掐丝珐琅家具。
这件冰箱为乾隆年间制品,高41.8厘米,口边长72.5/92.5厘米,底边长64/64厘米,冰箱为长方体,双开活盖,一盖上有两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同时兼有透气之功。盖四壁边包铜,一侧边沿镌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两侧安有双鱼吞环提手。
箱内壁采用镶银里的做法。盖及四壁均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填釉各色缠枝番莲纹,箱底饰掐丝珐琅冰梅纹。冰箱下承红木底座,底座四角的拱肩处镶嵌珐琅兽面纹,鼓腿彭牙,足端雕出向外翻卷的狮爪纹。足下踩托泥。此冰箱珐琅釉色丰富明快,做工较为精细,为夏季盛冰降温之用,亦可将需冷却的食品置于箱内,起“冰镇”效果。
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喜爱,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尊为铜胎镀金。凫作卷尾立式,凫身以绿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羽毛纹,铜镀金双爪,锤錾卷尾,凫背开一圆槽,装连椭圆形尊。尊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勾莲纹,两侧中部有太极图。
清乾隆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尚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这两地烧制的掐丝珐琅器,一方面受宫廷工艺的影响,按照皇家样款,烧制内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乾隆时期,扬州曾烧制了天球瓶、桌灯、尊等诸多品种珐琅器贡进内廷。扬州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别具一格,珐琅釉色偏冷,喜用绿、蓝色,色彩对比强烈。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1911~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机构。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景泰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景泰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新中国后景泰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泰蓝艺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充实,有效地提高了从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景泰蓝行业认真继承和吸引了传统景泰蓝造型稳重丰富、图案饱满、色彩鲜明、丝工精细的长处,恢复了炉、鼎、壶、立体兽、蜡台,以及过去认为最美而又最难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等传统产品的生产。这一新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既保持了原物的古雅之风,又丰富了景泰蓝的品种。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人员与艺人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新颖的《金鱼荷花大鱼缸》,造型浑厚质朴,纹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制作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型《狮子炉》、《亭子炉》、《狮子滚绣球大盘》、《孔雀壶》等产品。
根据“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景泰蓝工艺不断朝着装饰和实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创作了各式烟具、文具、灯具、茶具、筷架、名片匣、首饰盒、调味具、电子座钟、壁挂、桌凳、屏风、奖杯等产品,造型新颖美观,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优秀作品,如:清新热烈的《咏梅插盘》、浪漫主义色彩的《钢花瓶》、以及《延安瓶》、《首都八景》等,举不胜举,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产品数量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提高几百倍,品种规格达到1000多种,质量也显著提高,销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景泰蓝还经常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贵重礼品赠送给各国贵宾,增进了国际交往和团结。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及亚非、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都选用景泰蓝做奖杯, 以其古老闻名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优胜者的荣誉。
1997年6月5日,由北京珐琅厂设计制作的《普天同庆》对瓶,每只高1.8米,最大直径0.8米,重192千克,作为北京市政府赠送给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举行了隆重的起运仪式。
1998年4月,莫斯科建市850周年,北京市珐琅厂生产的一对景泰蓝大瓶,被北京市政府选为礼品赠送给莫斯科市表示祝贺。2005年,景泰蓝工艺师们复活了铸胎技术,制作了取自佛教典籍的以八件作品组合而成的《佛宝天龙八部》,每尊高48厘米,直径18厘米,共50多个人物。这种铸胎景泰蓝是以铜浇胎形,然后再掐丝、填釉、烧蓝、鎏金,呈现出敦实、厚重、气型复杂多变的特点。
过去景泰蓝的制胎工序完全靠工人用榔头将铜片砸成各种各样的胎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制成的产品往往不规格。1958年,北京市珐琅厂的工人们试制了适用于景泰蓝的滚床(又称“擀床”),并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由开始时只能滚小瓶到可以滚大瓶,使整个制胎工序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由于机器制胎可以卷边,制出的坯形不但规整周正,而且由于焊药接口减少,瓶口的黑缝也减少了,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往烧制成品有砂眼、气孔,后来增加了清刷胎体工序,用硫酸去除坯体上的杂质后,再转入下道工序,这一小小的技术改革,基本上消灭了砂眼和气孔。20世纪90年代末期,掐丝工序实用工人自行研制的制地儿机器和鳔丝机,一些平时用量较大且规格化的丝工也部分实现了半机器化,有的花纹如云头、梅头、桃花、勾子莲、八字码等,也改用模具制作。点蓝改用挤管的方法,使部分纹样的点蓝效率提高,质量有了保证。釉料采用电动球磨机粉碎,研磨釉料既省工时有更为精细。烧焊的煤炉自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被电炉、石油液化气炉所替代,2003年开始,北京市珐琅厂通过技术改造用上了即环保、又节省能源的天然气进行烧焊活。解决了历史上“十蓝九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问题。景泰蓝的磨光工序几百年来一直使用人力磨光机,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珐琅厂改装了人力磨光机,用电力带动,使磨光这道工序走向半机悈化。后来又在北京市第五设计院的协助下,试制成功了电动磨光机。经过不断改进,以及用布轮打光,使景泰蓝产品达到了“平、整、光、滑、亮”,质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好,直至近代,景泰蓝真正走进了市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品。
国礼景泰蓝
根据国际惯例,历年度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领导人及配偶,都要为参加apec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赠送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或代表本地自然风貌的特色纪念礼品。送给领导人的礼品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瓶身38厘米高,为天坛祈年殿38米身高的等比例缩小。赏瓶最大直径21厘米,代表APEC21个经济体。细长的瓶颈显得瓶型典雅优美,通身碧蓝的瓶身上水波荡漾,圆形的APEC会标、天坛等标志居中。工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由中国七位国家级、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创作。采用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一的景泰蓝工艺,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
工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器形四面开光,周围以浮雕吉祥水纹环绕,象征“四海”,寓意环太平洋,“瓶”即“平”,整体即“四海升平”。开光部分图案以画珐琅工艺,纯手工绘制。正面为本届APEC会议标志,背面为北京雁栖湖APEC会场,两侧分别为北京标志性建筑天坛和怀柔慕田峪长城。
这款赏瓶的包装是香槟色皮箱,并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赠”字样。包装之内还配有卷轴形的丝绸中英文说明书,详细解读礼品的材质、规格、工艺以及寓意。
景泰蓝炉器
2016年10月15日,被称为“炉中之首”的景泰蓝巨作《鼎力津钢炉》,历时一年有余,终于在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总部大楼盛大落。此件作品高5.99米,炉身直径3.39米,是由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北京汉艺煌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特别为津西钢铁集团成立30周年设计制作。作品落成当天,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联合邀请非遗办、故宫博物院及中国景泰蓝行业众多大师等重要嘉宾出席,共同见证《鼎力津钢炉》的诞生,鉴赏这一迄今为止高度最高、直径最大的景泰蓝炉器。
景泰蓝制作步骤
1、设计纸稿
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首先有设计师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转成拷贝纸稿以备下一道工序应用。
2、胎型制作
先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3、掐丝过程
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4、点蓝过程
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
5、烧蓝过程
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6、磨光过程
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7、镀金过程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首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再加上通体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更使作品新颖奇特、玲珑剔透,通体散发出珠光宝气。
景泰蓝艺术地位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工艺特色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刚从火中取出的景泰蓝颜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却后才显现出五彩缤纷的样貌。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现今虽有康雍的器物出现,然而细细考究竟与乾隆所制器物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却不是康雍制作的。
大体上说,明代的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随着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但当代人对景泰蓝工艺画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真正欣赏过景泰蓝作品的为数不多。
钟连盛大师2007年设计了新加坡佛牙寺超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是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蓝制品。此工程与80余平方米的《花开富贵》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工程均在景泰蓝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景泰蓝制作原料
制作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紫铜,也用珐琅。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它是用紫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景泰蓝釉料随时代变化。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使用时再用一种进口的油剂调成糊状填涂。烧成后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其釉面缺少光亮。乾隆时景泰蓝的颜色又以黄、白二色最为常见。白为车渠石白,黄是一种干黄,而后期的黄发绿或发红。观赏景泰蓝可以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景泰蓝是艺术品,有金属光亮,不同于瓷器、漆器。和瓷器比,瓷器有陶胎、瓷釉,最好的就是青花瓷,色彩艳丽细腻、光洁。
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釉的特点紧密结合,有的造型庄重大方,有的纤细、复杂高级。俗话说:远看造型近看花。花纹也有不同风格,花卉、图案都能用丝工严谨细腻地表达各种艺术造型。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纹要求,随位赋彩。
景泰蓝艺术中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在其中,所以欣赏方法又与其它不同。而且金属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到特别珍贵。
景泰蓝类别
如果说瓷器像茉莉花一样清新高雅,那么景泰蓝一定是美艳的牡丹花高贵大气,虽然他们各有千秋,但不同于瓷器的是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更为复杂,造型也更多变。当然,经过历史的变迁,有好多的制作技艺已经不多见了,如果大家对景泰蓝这艺术瑰宝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北京市珐琅厂去逛一逛、看一看,了解一下被称为工艺美术四大花旦之一的景泰蓝是多麽的绚烂辉煌。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景泰蓝几个种类:
一、铜(金、银)胎掐丝珐琅器
人们一般将铜胎掐丝珐琅器称为景泰蓝,也有人称之为金属胎掐丝起线珐琅器。这类制品,由于采用 铜丝掐花起线的方法,通常被称作“铜胎掐丝珐琅”,这是景泰蓝的主导产品,市场上95%以上的景泰蓝均为“铜胎掐丝珐琅”,金、银胎掐丝珐琅由于胎体比较 贵重,市场需求也非常少,所以基本没有生产厂家。
二、金属錾胎珐琅器
金属錾胎珐琅器亦称“嵌珐琅”,是将金属雕錾技法运用于珐琅器的制作过程中。金属雕錾技法是古 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远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工匠已将这种技艺广泛地运用到青铜器的装饰上,制作出许多装饰精美的青铜器工艺品。金属錾胎珐琅器的制 作工艺,是在已制成的比较厚的铜胎上,依据纹样设计的要求描绘出图案的轮廓线,然后用金属雕錾技法,在图案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使得纹样轮廓 线凸起,再在凹下处施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三、金属锤胎珐琅器
金属锤胎珐琅器简称“锤胎珐琅器”。按照图案设计要求,在金、铜等金属胎上锤出凹凸不平的图案 花纹之后,再在花纹内点蓝、烧蓝、镀金而成。珐琅呈隐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辉煌的地子上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锤胎珐琅工艺多用于制造七珍八宝等供器。锤胎 珐琅器和錾胎珐琅器的相同之处,都是在金属胎上直接运用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出凹凸的图案轮廓线。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錾胎起线的珐琅器,是于金属的表面施以 雕錾减地的技法起了线来;而锤胎起线的珐琅器,则是在金属胎背面施以锤击技法,使表面起出线来。
四、铜胎画珐琅器
铜胎画珐琅又称“画珐琅”,俗称“烧瓷”。制作工艺是先在铜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 修饰后入炉烧结,最后镀金而成。烧瓷工艺品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在胎体上精雕细錾或配上錾雕耳子花活进行配饰,然后彩绘;另一种是在光胎上进行彩绘。前者属 高档工艺品,后者为普及品。画珐琅大约于17世纪初经欧洲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18世纪以后。现存最早的烧瓷制品是清康熙年间制作的《五福瓶》、《玉堂富 贵瓶》,造型精巧,色泽艳丽,描绘精细。清乾隆年间,在清宫供职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曾指导宫廷烧瓷,用西洋画法表现西洋和中国的景物,形成早期烧瓷彩绘中 的“洋味儿”。
五、金属胎露地珐琅器
金属胎露地珐琅器俗称“金地景泰蓝”。金属胎珐琅制品,多采用红铜制胎,这是由于红铜软,其延展性比较好,易成型,在制胎过程中不易开裂,且红铜与釉料的附着力比较好的缘故。 传世珐琅制品中亦有用黄金为胎者,其釉料显色比较鲜亮。有的作品只在轮廓线内填敷珐琅釉料,轮廓线外则显露金地,可谓灿烂辉煌。这类以金为胎的珐琅制品数 量很少,多为18世纪以后的作品。后来流行的金地景泰蓝,均彩用红铜胎,掐丝轮廓线为双线并行成纹样,或轮廓线相衔接处交代明确清晰,只在轮廓线内点填釉色,其余部位保留原胎形不点填釉色,待烧蓝、磨光后,丝纹和原胎形露地处镀上黄金。如金地《葫芦瓶》、金地《狮顶罐》等,凡露地凹处镀上金色,凸起处点填 有彩色釉色,效果似浮雕,金色与釉色相映生辉,别具一格。
六、透明珐琅器
透明珐琅器包括金属胎透明珐琅器和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器。金属胎透明珐琅器一般称为“透明珐琅 器”,俗称“银蓝”或“烧银蓝”。制作工艺是将具有透明性的各种釉料涂饰在做过艺术加工的金胎、银胎(或铜镀银胎)上,经几次饰涂烧结后,露出胎上的花纹。釉料一般用紫、蓝、绿、黄四色,可用单色,亦可用复色。器胎处理分錾花、锤花,或錾、锤兼用,或錾花之后再贴金片,或在透明珐琅上描金。银蓝釉料的烧 结温度低于景泰蓝釉料,但其透明度和细腻程度却高于景泰蓝釉料。银蓝的最大特点在于烧完后不用磨光就具有平滑细腻、光亮如镜的自然美,这种工艺多用于花丝 首饰、徽章、标牌等工艺品。
有人将烧银蓝称为“金属胎浅浮雕珐琅器”,是因为其坯胎需先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施以加工后, 再罩以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料,经过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和深浅不同,而引起一种视觉上的浓淡、明暗多变的效果。这种制作加工工艺,主要 是利用珐琅釉料的透明或半透明特点。这一工艺是在金属錾胎珐琅工艺衰落的时候兴起并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金属胎透明珐琅器始见于清雍正时期,而又以清乾隆年间广州所制造的最为著名。广州所产的 盆、瓶、五供等,器胎轻薄、錾花后再贴金银图案,涂上紫、蓝、绿三色珐琅,甚为瑰丽。此外,属清代内务府的广储司中设有“银作”,也生产“银发蓝”一类的 器物。这类器物以银为胎,凿錾花纹后涂饰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料,经烧制而成,常用于制作一些小件的首饰品,其表面效果与半透明珐琅器相似,因此也是景泰蓝 工艺中的一种。
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器是将炭粉加白芨粉用水调和成泥状,塑成器皿形状后,再用掐丝方法装饰出纹样,填入釉料,经烧结后,再将塑好的胎形取即可。
七、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
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是将多种加工技艺和珐琅釉综合施于金属胎上制成的,有人将这种制品称为 “复合珐琅”。它是两三种工艺融于一器的制品,如:以掐丝珐琅工艺与錾胎珐琅工艺相结合的珐琅器,或以画珐琅工艺、掐丝珐琅工艺、錾胎珐琅工艺相结合的珐琅器。珐琅工艺还可与镶嵌、錾花、累丝等工艺结合应用。这种综合工艺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后的皇家金玉手工艺中经常使用。
八、机制景泰蓝
机制景泰蓝是1958年以后由艺人们研制成功的,是根据设计纹样开出凹凸形模具后,运用机制冲压铜片的方法制出胎坯。这种机制冲压出来的胎坯在平面的铜板呈现出与掐丝相似的图案纹样,然后将冲压合格的平面四块或六块铜片焊成立体形,制成瓶、罐胎形。有的可以将平面坯弯成圆形后制成粉盒,也有的可以用上下两片焊接成立体小动物的坯形。由于机制冲压出的丝纹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高度,所以在点填釉料并烘 烧后无须磨活。机制景泰蓝丝工纹饰较简洁,大多为小件成套的瓶、罐、粉盒等。
九、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
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俗称“景泰蓝结合产品”,是以景泰蓝为主体,结合其他诸如玉雕、花丝镶嵌、象牙、雕漆、红木雕刻,以及内画工艺等多种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加工制成的工艺美术品。
十、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画
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大多用于三维工艺造型,如器皿类的瓶、罐,陈设类的塔、鹤、马等。后来艺术家 将绘画等引入景泰蓝工艺,形成了绘画与景泰蓝工艺相结合的新画种——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画,简称“景泰蓝装饰画”。在工艺制作程序上,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 画与一般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但是,从立体到平面,景泰蓝在装饰画中有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景泰蓝装饰画在创新中大胆借鉴油画、工笔画、写意 画、漆画、版画,以及民间剪纸的技法和意韵。景泰蓝装饰画除有单幅之外,还有一块块拼组而成的大幅装饰画,用以作为楼堂馆所建筑内的大型装饰壁画。景泰蓝 珐琅画的大小受烧活炉体大小的制约,国内最大的烧活大炉是北京市珐琅厂于2011年初建成的天然气智能烧活大炉,此炉能够烧制最大画幅为3平方米的景 泰蓝画。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画的不足之处是平整度不好,面积越大,越不平。
十一、木胎平面掐丝珐琅画
木胎平面掐丝珐琅画又称“景泰蓝铂晶画”、“沙画”,是艺人们在七十年代初发明 的。之所以称为景泰蓝铂晶画是因为其工艺借鉴了景泰蓝中的掐丝、点蓝工艺,且色彩均使用景泰蓝釉料。只是在制作过程中不经烧制,用的丝并非铜丝,而是用扁 铝丝。其制作原理是先在木板上进行掐丝、点蓝、喷胶、干燥,最后在表面铺上树脂,配上外框。由于景泰蓝釉料比较贵重,成本高,2005年以后,大部分景泰 蓝铂晶画都不再使用景泰蓝釉料,而是采用细沙染色来代替。严格说,景泰蓝铂晶画并非景泰蓝类别中的一种。
景泰蓝工艺评论
景泰蓝是中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珐琅彩底釉多为蓝色,故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
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泰和坊景泰蓝工艺技术得到了继承,并开发研究了新的技术,同时泰和坊景泰蓝还可以根据自我喜好,进行私人定制。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
一件明朝的景泰蓝物件和现今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我们的质量标准来看,它们的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景泰蓝在丝工、蓝工、磨工、外表、润色、铜活、砂眼等的粗细程度上都比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生产条件远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许多倍。使砂眼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在80年代初期,被称为“中国景泰蓝第一人” 的张同禄大师,以研创的“珐琅铂晶”获得国家专利。这种“珐琅铂晶”突破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打破了传统的金属胎体限制,运用水墨画、中国画及西方油画的传统绘画装饰手法,在平面上进行艺术创作,以制成景泰蓝壁画、景泰蓝屏风等工艺品。2013年张同禄新作《锦绣前程》珀晶景泰蓝在京发布。
景泰蓝作伪分辨
景泰蓝的主要材料是珐琅。而伪制者多数不用昂贵的珐琅,而用另外的彩 料代替。其伪制的方法是:先制好铜器,再用铜丝作花纹,填入颜色后用火烧。最后用作旧方法做成出土旧物的样子。颜色的配料一般是几种颜色混在一起。如蓝色,即用银蓝、硬蓝、硬绿、银蓝与黑色泡制;浅绿,则用银蓝、银绿、蛋清黄研成粉末,再将硬黄碎成黄米一样和于其中便可以了。烧成后,再镀金,或用电镀再用火镀的办法,也可镀完后再作打磨,看上去就像划伤了表面的金质一样,或不镀金也可以。至于磨光,用细石不用炭。这些过程做完后,抹上层杏干粥,使其生锈。经过几十天后,将浮锈抹去,再用油脂擦拭表面,其颜色光润便与旧者没有差别了。
景泰蓝鉴别方法
从古到今景泰蓝一直是中国传统出口工艺品,日本的七宝烧就是仿制中国的珐琅工艺,它的釉色亮丽有余,但是不带釉中的掐丝。市场上见到的景泰蓝绝大多数为新工艺品,因为景泰蓝工艺从古一直没有断过,且产量越来越大。新工艺的景泰蓝价格都不是很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产过剩,不太讲究工艺质量,只有少数的景泰蓝制作工艺讲究,掐丝细,釉面光亮,色彩鲜艳而明亮,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旧的景泰蓝已经很少见到,所能见到的大多为清代晚期。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所提高,胎薄、彩釉也比较鲜艳,并且砂眼较少,花纹图案也比明代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金饰部分采用镀金,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制作好的景泰蓝也有专门的老字号,像民国时期的“老天利”、“德兴成”,他们所制作的景泰蓝工艺极细,保质保量。
有一种极易与景泰蓝相混的工艺叫烧蓝,看上去和景泰蓝没有什么区别,称之为“烧蓝”或者“烧瓷”,只是釉面上不掐丝,是北京生产的传统出口工艺品。烧蓝的胎较厚,手头较重,加之绘有民族风格的图案,使烧蓝的价格会更高一些,在收藏烧蓝时要注意选择胎厚重,工规整,造型别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旧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造型与珐琅差不多,有瓶、盘、碗、攒盘、盆景盆等。
市场上的景泰蓝新的多于旧的,在收藏中要加以识别,以完整器最好,成对的器物价值会更高一些,不是“1+1=2”的价格。在存放中要注意保护景泰蓝的掐丝不被破坏,釉面要完整,不要有碰伤,保持釉面的光洁。
景泰蓝艺术价值
景泰蓝属于民间传统工艺,在市场上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从事景泰蓝制作、加工的工艺作坊也越来越多。景泰蓝的价值取决于其着色和工艺。景泰蓝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品签价值,泰和坊景泰蓝-中国景泰蓝私人定制第一品牌,适合家居、酒店、车站等场所。
景泰蓝工艺画
景泰蓝工艺画是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等工序,掐丝是用的铝丝(氧化镀金色),粘丝的胶是用普通的装修用胶水,待丝粘牢后,用油画铲子调和彩色砂填色,待沙字干后,采用树脂封画面,处理出亮面、哑光、磨砂等多种画面效果。新蓝艺景泰蓝画,在借鉴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技术上,糅合油画、国画、浮雕、彩绘等技术独创出无丝景泰蓝画、磨砂景泰蓝画、夜光景泰蓝画、立体景泰蓝画等多种效果。新蓝艺景泰蓝画逐渐成为高档的室内装饰画。
景泰蓝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行业内一家中华老字号,景泰蓝生产规模最大、最专业的企业,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在产品创新开发过程中,注重探索拓宽景泰蓝工艺的应用领域,在室内外建筑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环境艺术装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相继为朝阳区昆泰嘉华酒店广场成功制作了《花开富贵》景泰蓝艺术大型喷泉;为中华艺术珍品馆设计制作了80余平方米的《生命的旋律》大型室外景泰蓝喷水池;2006年,公司为新加坡佛牙寺设计制作了高3.21米、直径2.15米的世界最大的大型藏传佛教用品《转经轮藏》,这是景泰蓝工艺与钢结构相结合的作品,为景泰蓝艺术与多工艺结合、向更宽的领域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006年,承接了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工程,900余件景泰蓝饰品与不锈钢框架巧妙衔接,向海内外贵宾展示了景泰蓝艺术的风采,是景泰蓝艺术与室内装饰艺术结合的成功范例。2011年,企业承接了望京昆泰嘉豪五星级酒店67.2平方米的室外喷水池工程;完成了江苏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景泰蓝装饰工程、为某高档会所制作了迄今为止,单幅最大、人物最复杂、色彩最为丰富的中式风格装饰画——《红楼十二钗》等,这些作品体现了现代景泰蓝的发展趋势和珐琅厂技术实力。
另外,公司还开发研制的60余种环保无铅釉料及新釉色,成功开发制作了钓鱼台专用台灯、果盘、纸巾盒、五粮液酒的外包装、张一元茶叶罐、全聚德托盘等实用品,将景泰蓝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到高档名牌产品的外包装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