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陶瓷烧造生产过程中,陶瓷造型居于主导地位。造型不仅决定着器物的基本形态和功能作用,造型还与构成陶瓷的原材料性能和生产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造型是器物形式美的根本。本文从清代康熙时期官窑陶瓷造型艺术特点着手,全面认识当时的陶瓷造型艺术,思考其造型艺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现代陶瓷制造业发展的意义。
一、绪论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源远流长,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了陶器。在中国长长的封建期间,清代康熙时期在政治、经济上达到了新的高峰,康熙帝以自己的才干让大清国摆脱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为长达130余年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位期间康熙帝采取了一些休养生息和振兴发展的举措,如对部分手工业者废除“匠籍”,实行“官搭民烧”等措施发展官窑生产,使烧造瓷器的工艺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清代康熙时期陶瓷的造型艺术特点
康熙官窑瓷器造型具有挺拔、遒劲,富有壮美的形态艺术风格。我国古代把美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在清代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两种美的概念。把这种美用于清代的瓷器,那么康熙器物造型所具有的美的气魄,同样也体现出阳刚之美。这种造型艺术,可以用“大”字来概括其特点。
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美的特征首先是“大”,胎体较大,给人一种硕大、端庄的美。以琢器为例,如尊、鱼缸等尺寸之大。“康熙青花万寿文尊”,高达77厘米。琢器硕大的体积,形成了康熙瓷器造型富有气魄壮美的特色,与当时国强富足的社会背景相映衬。
康熙瓷器具有的阳刚之美,还在于造型的挺拔、遒劲。从器物的形状来看,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方形器,如:蟠螭耳方瓶、方棒槌瓶、六方执壶、方形的香薰和香炉等等。
三、清代康熙时期官窑陶瓷造型艺术形成的原因
清代康熙的瓷器生产以景德镇为中心,其产品的数量最多,以官窑瓷器的生产最具代表性。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大致有如下原因:
1、工艺技术对官窑瓷器造型艺术的决定性作用
制约瓷器造型的成功主要因素是制瓷工艺材料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工艺材料和技术是保证一件陶瓷器皿成型的主要基础。
2、皇帝审美趣味对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的影响
清代的帝王,尤其是康熙帝对文化和艺术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重视瓷器等工艺品的生产,甚至亲自督促和定夺官窑瓷器的烧造和新造型的样式。另外,为达到对少数民族的有效统治和全国统一安定的目的,康熙帝十分推崇以宗教认同的方式来笼络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因此,景德镇御窑厂受康熙帝的直接授意,在其后期烧制了各种造型来源于宗教祭礼和礼器的造型瓷器。
3、民间传统审美观念对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的影响
民间文化观念、传统习俗和审美情趣對清代康熙时期的官窑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督陶官的管理对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创新的作用。
四、研究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对现在制瓷业的意义
对统治者无条件的服从,对社会制度及审美观念的迎合,对技术条件发展的积极采用都是清康熙官窑瓷器得以成功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且这种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民间窑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为以后的瓷器生产乃至今天陶瓷设计和陶瓷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教训。概括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对现代制瓷业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首先,官窑瓷器性质和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对统治者意见和要求的无条件服从。许多创新器型大都是皇帝本人的直接授意和要求,或是为了满足和讨好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而烧制。官窑瓷器更多的是注重外形美观,满足视觉欣赏需要,以陈设、赏玩器为主,与民谣产品多满足普通大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实用器有很大的不同,其性质决定了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形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现代陶瓷设计和陶瓷艺术创造了来说,首要的是陶瓷产品对服务对象有准确的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为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产品的需要。发展到今天的陶瓷产品设计,应做到除了满足当今多样化生活的实用需要之外,还应当考虑产品的造型与装饰的美观,更进一步说,陶瓷设计还应当区别不同使用环境下产品的不同外形设计。对于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现代陶瓷设计除了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还应充分考虑陶瓷产品在不同环境下展示出的不同艺术面貌,达到产品与环境的完美一致,营造和谐统一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氛围。
其次,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造型的创新不但模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经典造型;仿制宋代名窑的精美产品;还仿制明代永、宣时期的典型器;甚至取法自然,对于动植物和日常用品的仿制与演变都达到了高超的烧造水平。这无疑开启了现代陶瓷设计的创造思路,拓展了陶瓷设计灵感来源的范围。我们不但要根据现代社会生活审美的需要向清代官窑瓷器借鉴适合于今天人们需要的造型样式,还应该学习清代景德镇制瓷业匠师们开阔的创造视野和发散的设计思路。不被时代和现实所束缚,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设计出适合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集实用性与美观于一体的优秀陶瓷产品。
最后,清代康熙时期官窑瓷器生产不计成本的人力、物力投入,换来的是制瓷业工艺技术的全面改进。因此,现代陶瓷产品的生产也应该集中优势力量,注重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技术支持,改进陶瓷生产状况,为陶瓷产品设计创造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门产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和一门艺术中艺术水平的高低。科技创新是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最赖以依靠的推动力,陶瓷设计无论是走人性化、多样化还是走产业化、集约化,科技的进步是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
将消费者和市场作为现代陶瓷设计的主体,紧密结合他们的物质需求和审美观念进行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同时,可以利用和借鉴传统陶瓷艺术中适应现代化生活需要的艺术宝藏,在已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生产技术和条件,没有技术的支持,任何设计都无法进步。
五、结语
研究清代康熙期间官窑瓷器造型特征和审美标准并结合时代潮流的审美特点和大众审美需求,为当代陶瓷设计与产品的创新注入既传统又现代的造型和美学元素,使陶瓷艺术这门传统而古老的艺术门类焕发盎然的时代活力,让现代化的陶瓷产品在具备稳定的民族审美趣味和完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为大众的生活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
康熙瓷器的特点
康熙青花瓷器独步整个清代本朝,康熙五彩瓷器享誉世界。康熙瓷器品质优良,美不胜收。今天来说说康熙瓷器的主要特点。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