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器作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技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从浅绛彩瓷器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浅绛彩瓷器历史渊源: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二、浅绛彩瓷器特点:
1. 独特的色彩:浅绛彩瓷器以绛红色为主色调,并配以其他鲜艳的颜色,如碧绿、明黄等。这些色彩相互衬托,形成了浅绛彩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精湛的绘画技巧:浅绛彩瓷器的绘画技巧精湛而复杂,常常运用褐彩、绿彩等不同色彩进行层次渲染,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 灵动的造型:浅绛彩瓷器的造型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不同题材,每个作品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
4. 珍贵的文化遗产:浅绛彩瓷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三、浅绛彩瓷器制作工艺:
浅绛彩瓷器的制作过程繁琐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选用上等的瓷胚,经过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的瓷器。然后,艺人们运用绘画技巧,将绛彩和其他颜料精细地涂抹在瓷器表面,经过多次烧制和修整,使其色彩更加鲜艳持久。最后,进行表面的修饰和装饰,使整个作品更加精美。
四、浅绛彩瓷器文化价值:
浅绛彩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同时,浅绛彩瓷器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五、浅绛彩绘名家:
浅绛彩艺人不同于前代瓷器工匠,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均具有多方面的修养,擅长多种画科,多数且能诗善书。数十年间留下作品的画人为数甚众,但留名于记载的则甚少,现仅选具有代表性的略作介绍。
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黟县四志·人物志》中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鸟、鱼、虫、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诸大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同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纸零嫌什袭藏之。”又张鸣坷《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程雪笠(名)门,工山水花卉,尝客景德镇画瓷器,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尝以七寸瓶画青花寒松阁图见贻。”
从以上史料记载,我们大略可以知道程门的浅绛画艺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赏鉴家”视浅绛彩为时尚玩意而竞相罗致的情况。程门的存世作品颇多,现国内大型博物馆及文物店多有收藏。这些作品的彩绘中又以所作山水成就最高。他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在瓷板上大胆地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表现出近于文人画的写意效果,为瓷画别开生面。同时,一些颜色釉的运用,是传统中国画所不取的,例如《云山飞瀑》中近坡与中景上的草绿。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他的作品在当时已有专门收藏家订制,如《幽栖琴趣》花盆上即带有:“筱园珍藏”款。
除山水外,程门还兼擅人物、花鸟及高温釉下彩(青花)。彩绘帽筒上的《探梅图》,是其较少见的人物刻瓷作品,以纯熟线条刻划一位老者携童子采梅归来的小景,生动而流畅,展现其高超的人物画功夫。程门之子程言与程盈(曾盈)。也是画瓷名家。其门生则有程士芬及汪友棠等,俱能传其技。
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黟县人。擅长绘浅绛山水及花鸟人物,亦工行书,宗法二王。山水仿明沈周、文征明,花鸟则学蒋庭锡、邹一桂工细的路子。由于他在御窑厂任职,因此其作品受宫廷工细风格影响也就不奇怪了,《秋葵麻雀图》是其代表作品。
王少维,名廷佐,以字行,安徽泾县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同治至光绪年间,擅作浅绛山水与人物,能在瓷板上写肖像,又以画猴著称。他与金诰均曾在御窑供职。有“御厂两支笔”之称。
俞子明,字静山,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擅人物与花鸟,又工行书及篆书,受民间绘画影响较深。他的特色之一是多画大型器物。如《女魁星图》莲口瓶高80厘米,属罕见的浅绛彩大器。上海文物商店所藏大画缸亦是其型体硕大的作品。俞子明除人物外,所作花鸟小品尤其可人。
汪藩,字介眉,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擅人物及花鸟,流传作品较多,以人物最精。他处理人物的手法与别家不同,人物衣纹袍发一丝不苟,这种刻意工描有点像海派四任所推崇的陈洪绶。
高心田擅画山水,他是浅绛彩转向新粉彩承前启后的画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来“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影响极大。从他作的《杖藜图》瓷碟与汪野亭所作同样题材作品比较,两者之间师承关系便很清楚。高心田画中山石的效法,青绿的运用及树权出枝、红叶的点缀都可以在汪野亭的山水画中找到踪迹。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向来被视为民国以及现代的创新瓷画品种,现在看来,实汲取营养于浅绛彩山水。除上述几位外,尚有工人物画的汪章、汪友棠,工山水花鸟的任焕章、许达生等。
后期的新粉彩名家中,有些早年也曾画过浅维彩,如“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他在早年也曾画肖像画,但流传绝稀,连研究其作品多年的刘新园亦“未能得见”,《老妇人像》瓷板仅于左下角画“王琦”朱白文小印(王的早期作品均不署款),《老妇人像》中妇人面貌吸取海派钱慧安的“西法”,有明暗凹凸效果,与他后期作品如出一辙。“珠山八友”中画过浅绛彩瓷的还有汪野亭、王大凡等人。
除以上专业瓷画家外,一些画坛名宿偶尔在瓷胎上也一展身手。这类瓷画作品以其稀见而更显珍贵,除上述介绍的张熊、黄土陵外,尚有吴待秋、王震(一亭)等。
浅绛彩瓷器凭借其独特的色彩、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灵动的造型,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文化价值的丰富性,使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浅绛彩瓷器将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