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灭罪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由释迦牟尼佛所述,也是过去七佛共说的,诚心诵念此咒,可消除重罪。
过去七佛是指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灭罪真言》原文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娑婆诃;
七佛灭罪真言梵音:DEVA DEVATE ,GUHA, GUHATE,DHARA DHRTE,NIR-HRTE VIMALATE, SVAHA.
《七佛灭罪真言》发音注解
“求诃求诃帝”有的书写作“仇诃仇诃帝”。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有读第一声(lā拉)的。
毗:发音为(pí皮)。
伽:读(qié茄)。
乾:读作(qián前)。
莎婆诃。莎:读(suō蓑),通“娑”。
《七佛灭罪真言》功德简介: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灭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顺利,造福后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世尊因文殊师利法王子的请求,而说过去七佛曾诵过的咒。一个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仅后世受极大苦报,现世也不得平安,为了消灭罪障,最宜持诵七佛灭罪真言。
《七佛灭罪真言》注音
lí pó lí pó dì。qiú hē qiú hē dì。tuó luó ní dì。
ní hē là dì。pí lí nǐ dì。mó hē qié dì。
zhēn líng qián dì。suō pó hē。
“七佛灭罪真言”,也可以发音:离巴离巴帝,估哈估哈帝,达拉尼帝,尼嘎拉帝,微嘛离帝,马哈嘎帝,(加母)(拉母)(扎母)帝,司哇哈。(念诵时,观想无始以来所造罪业念念消溶在三宝的无尽功德中。)
“此处的‘七佛灭罪真言’与平日早晚功课中的发音有所不同。大家以往念诵的是唐译,为“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但同样的文字,唐时发音与现今已有不同。皈依仪规中收录的“七佛灭罪真言”是直接从梵文翻译而来,更接近于梵音。”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修习 〔济群法师〕
《七佛灭罪真言》历史背景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後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若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毁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佛言呜呼善哉文殊师利。乃能请问如是等事。汝慈悲胜故能发是问。汝若不发是问。我终不说彼恶世比丘所犯之过。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去世後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养而不改悔。当知是比丘必受地狱苦而无疑也。我今当出良药救彼比丘重病。若我去世後毁四重禁羞不发露。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离婆离婆谛‧仇呵仇呵帝‧陀罗离帝‧尼呵罗帝‧毘摩离帝‧莎呵‧
文殊师利此陀罗尼。是过去七佛之所宣说。如是七七亦不可数亦不可计。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现在十方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未来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汝今请问陀罗尼义。我已说竟。以此陀罗尼经。救摄未来世恶律仪比丘。令其坚固住清净地。善男子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经。诵一千四百遍。诵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请一比丘为作证人。自陈其罪向形像前。如是次第经八十七日勤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终无是处。彼人能於八十七日勤忏悔已。若不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无是处。
☆过去七佛,又称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Vipasyin)、尸弃佛(Sikhin)、毗舍婆佛(Vis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佛(Kanakamuni)、迦叶佛(Kasyapa),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七佛灭罪真言》对应七佛
毗婆尸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 ,第三次八万。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
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 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湿婆,毗舍婆,毘摄罗等, 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六万。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义曰: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即过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现在贤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四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萨尼和毗楼。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梵文 Kanakamuni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义曰金寂,为过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四万岁时出世。阿弥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道师。
迦叶佛
梵文 Kasyapa ,义曰:饮光。于贤劫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释迦牟尼佛
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授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佛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论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炽 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 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从坐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七佛灭罪真言》功德简介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灭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顺利,造福后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世尊因文殊师利法王子的请求,而说过去七佛曾诵过的咒。一个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仅后世受极大苦报,现世也不得平安,为了消灭罪障,最宜持诵七佛灭罪真言。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
《大悲经》三曰:‘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