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中国古代娱乐活动:传承千年的把玩艺术和把玩之道

古人有一种生活的艺术叫“把玩”,意思是将一种物件握在手中赏玩。古人通过用手指和手掌反复触摸物件,欣赏其形状,感知其内涵。这其中的乐趣,只有亲自上手把玩才能有所感悟。

中国古代娱乐活动

谈及把玩,不能不提各式各样的“把玩件”,这是文玩界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是指那些可供人握在手中把玩的小物件。把玩件的涵盖面极为广泛,从最初的骨器装饰物,到书室中的文房清玩,再到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可谓“万物皆可把玩”。算得上大类且有文化底蕴的,作者大体提炼为四类:骨器项链、玉雕玉器、文房清玩、佛珠手串。每一大类后面,都体现出古人在把玩中不同的追求。

具体说来,骨器项链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在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造的各种石器、骨器、角器,从最初满足生产生活的必需之用,发展到满足对美的追求。那些被精心打磨的光滑小石珠和被藤条串联的钻孔骨器项链,在当时可以说是最为豪华的饰品。作者认为,正是出于对美的追求,远古先民无意识地开启了把玩,然后是有意识地寻找其他方面的把玩器物。

年青人玩手串

骨器之后,玉器是最受古人追捧的把玩件了,这既有追求美、欣赏美的原因,也有规范自身言行、塑造自身品格的考量,但更多的还是将其作为身份权力的象征。古代的玉雕工艺品,尤其是那些用料讲究、造型精美的玉雕工艺品,其把玩和收藏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在古人眼中,玉具有通天的灵气,用手触摸把玩玉器,就能和天地之灵对话。他们希望借此向神灵诉说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把玩艺术的一大乐趣所在。

相比于其他把玩物件,文房清玩是文人士大夫间具有普适性的把玩件。古代的“文房”既可以理解为古人的书斋、书房,也可以理解为古人书写、绘画所用的文具。隋唐以前,并没有形成广泛的文房清玩把玩风气。自隋唐开始,文房清玩在品类上出现较大增长。究其原因,无疑与隋唐开科举后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有关。可供把玩的文房用具,跳出了“笔、墨、纸、砚”这所谓的“文房四宝”,杜甫诗句“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中提到了笔架和书签,即是当时较为流行的文房用具。宋代文房清玩的品类在隋唐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加,文房清玩的选材用料也更为讲究,这些变化不仅拓展了文房清玩的边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它们的把玩和收藏价值。明朝时期,把玩文房清玩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文人雅士对其趋之若鹜就算了,帝王一族也对文房清玩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此前几代人的积累与开拓,把玩文房清玩之风在清朝进入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文房清玩的实用价值开始逐渐降低,与之相对的是其观赏和把玩价值显著提高。

潘家园旧货市场

与把玩文房清玩不同,把玩佛珠手串的乐趣并不在文雅,而在清静。把玩珠串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想要得到一串完美的珠串,把玩者首先要静下心去挑珠子、串珠子,然后才是耐着性子去把玩、盘弄珠子。伴随着珠子在手中滚动,把玩者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

围绕传承千年的把玩艺术,全书从把玩件的历史传承、文化特征和把玩要点进行了全面介绍:书稿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古人诸多把玩轶事,以及古代一些把玩件背后的文化特征。每个把玩件背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它们传承千年的基础,也是它们的根本价值所在;书稿第二部分,从文房四宝开始,详细介绍千年以来古人把玩过的诸多文玩物件,有大众认知度较高的文玩核桃,也有颇为小众的古香炉。通过对各类文玩物件的特征进行介绍,让读者对传承至今的把玩件有基本的认知;书稿第三部分是把玩件盘玩技巧及方法的介绍,古人对文玩物件把玩技法的研究颇为详尽,从材料选择到工艺制作都秉承极高要求;书稿第四部分挑选了一些古代的把玩名家,通过介绍他们与文玩物件之间的故事,为读者呈现各类文玩物件中所寄寓的文化内涵,这正是那些传承至今的精品文玩物件的生命力所在。

吉祥三宝

当然,把玩艺术很容易陷入“玩物丧志”的境地。古人对此是有所警惕的,故而特别看重“把玩之道”:“以物养心”而又“不为物役”。古人对物件的把玩更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与一些现代玩家追求提升文玩价值的目的有所不同。在把玩过程中,通过对物件的操控与欣赏,让身心都更为充实,让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这才是古人追求的把玩之道。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中国古代娱乐活动:传承千年的把玩艺术和把玩之道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