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是一位大玩家的同时,还是一位学霸,内心还是一位豪侠。越是细看王世襄,越是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启功说他的书“无一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注脚”,文玩鉴赏网小编却觉得大道无形无情无名,王世襄所好之物未必是注脚,也是中国人灵魂所憩所养之处。
本文节选自牛宪纲先生的文章《王世襄与<中国葫芦>》。
王世襄先生少年时,即与葫芦名家多有接触。耳濡目染,心摹手追。十七八岁学火画葫芦,七八年间,创作多达两百器。押花葫芦制作虽少,却有一段故事。所谓押花葫芦,是以玛瑙、玉、牛角等,磨成钝刃,押、砑、挤、按葫芦表面,使之出现浮雕般的花纹,而葫芦表皮不破不裂,方为高手。
無一物所藏押花葫芦
二三十年代,北平押花高手有陈锦堂、小雷与怯郭。怯郭是罐家(以育虫为业),又兼卖秋蛐蛐儿并任把式。他押花技艺不及小雷,更远逊陈锦堂,但喜自炫,常大言炎炎。一年初冬,高中生王世襄与怯郭相遇于隆福寺茶肆(隆福寺庙会极富盛名,多旧书摊、字画摊、古玩摊)。怯郭手持所押葫芦示人:“押成我这样,至少得苦练十年。”王世襄年少气盛,厌其夸耀,遂拿出在古玩摊刚买的倒栽葫芦,对怯郭说:“我没押过花,现在想学学,明天就把它押完给您看,怎么样?”
回家途中,王世襄购骨筷一束,锉成刃具,通宵达旦,押成樱桃鸣禽图。怯郭看了,无言以对。这段故事,既见王世襄少年性情,亦可略窥其天赋聪颖。
王世襄的范制葫芦,被香港收藏家鉴定为清代文物,更是传为佳话。一九三八年,王世襄于燕京大学东门外刚秉庙侧菜圃中试种葫芦,手制木模,车旋完备,摹绘古人月季图于其上,请人雕刻并翻为瓦范。是年,葫芦因虫厄仅得两三器。十余年后,罐家赵子臣屡次登门求借此模,说交给天津摆设(种葫芦者绰号)范制。谁料自从借出,即如泥牛入海。后赵子臣、摆设相继去世,此模不知所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