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 (庄严道场的佛具)
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中国于中唐以后开始盛行此种信仰,而有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之利益供养,而在佛寺大殿的前庭等处造立经幢。依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八四O年),圆仁过思阳岭时,曾见尊胜陀罗尼经幢,幢上篆有佛顶陀罗尼及其序。由此可见,经幢之建造始于佛陀波利传译《尊胜陀罗尼经》之后。此建造经幢之风习,于宋、辽时代更见盛行,但其后即渐衰退。
今日思阳岭上存之陀罗尼幢,乃后世所造立,上有宋·天圣四年(公元一O二六年)之铭文。又,河南省郑州开元寺亦有尊胜陀罗尼经幢,八角二层,立於基坛之上,下层柱身刻陀罗尼,上层柱身刻佛龛,龛侧有铭,依铭文所记,可知此经幢系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八八五年)六月十日所造立,后唐明宗天成五年(公元九三O年)五月重建。此外,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下天竺寺、梵天寺及河北省顺德府开元寺、封崇寺、赵州栢林寺、正定龙兴寺等处,亦有经幢。
又,四川五代、两宋的石窟中亦有陀罗尼经幢,但此时期的经幢多与各种密宗题材成组出现。如大足北山二八一窟中,龛内经幢为八面柱形,幢顶雕一八角亭阁,龛下每面刻一坐佛,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造型小巧精致,并与多种密宗像同处一龛。
君友会王爱君文集《经幢》释义,经幢,及佛教物也,即书以佛教经文之幢。幢之梵名(印度)达瓦若(Dhvaja)又名计都(Ketu),乃以竹竿矗立插地,竿头以种种丝帛宝珠庄校,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通常有与「幢」合称幢幡之「幡」者,皆有相同之功用,然以幢者为于柱头部分;幡者,则以长帛下垂者。(幢幡在中国一般用法则属军营旌旗之用)。
经幢起源于西藏、尼泊尔及印度等处,佛教传入中土故亦效仿创建之,但后来于佛寺殿堂中,则多改以丝质缎绸之类上写经文悬挂,于佛像、菩萨像之两旁,亦有幡同时悬挂者,为长条下垂如中国立轴之画品。幢悬挂殿堂中,其下端多以金银线绣以花饰及流穗垂下。更有以水泥或石刻建筑代之,其形似塔状;但塔中空,而幢不空,且塔多有层次(三层,或七层),幢则无层次之分,而假石幢之表面书以经文,故得名「经幢」,所谓竖法幢,有宏扬正法、消弭灾祸,而崇敬高标经文,兴发善信向道诚敬之心。中国历代著名古寺前或绿树丛中,列立经幢,如福建晋江开元寺等处,多有法幢高树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