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因果困境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鸡生蛋,蛋生鸡,到底谁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鸡还是蛋)的问题。这个鸡与蛋的问题也常常激起古代的哲学家们去探索并讨论生命与宇宙的起源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难题,现在终于有正确答案了。一起来一看究竟吧!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来源
世界之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争论谜题,先有鸡先有蛋让人们总是不断地去探索并讨论生命与宇宙的起源问题及其世界的本质。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要得到“先有鸡先有蛋”这类循环因果的问题的答案是徒劳的,人们会认为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问题。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字面答案是简单并显而易见的:卵生动物在鸡出现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就一直存在了。然而,这个简单问题背后的隐喻却带来了一个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困境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困境问题,该问题也会被改写成“X得到了Y,Y得到了X,那么是先有X还是先有Y”。
这个问题也往往会等效运用在工程及其他学科的“一个需要计算自己本身才能得到的参数”这类循环引用问题上。此类情况的范例有范德华方程及著名的达西摩擦系数计算公式。
古代的哲学家们往往会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提到这个困境问题。他们的著作表明,这个问题的确深深的困扰着他们,而且哲学家也常常与他人一起分享并讨论这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他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是鸡还是蛋,这两者都必然是一直存在着的。
这世间不可能有一人生来无有父母,这一切都是与自然规律不符的。所以不可能存在着第一颗能够孵出鸟的蛋因为蛋是由鸟下出来的,反之亦然。
柏拉图也与他持有同样的看法,并认为任何生命在出现在这世界上之前会先化作灵魂。
普鲁塔克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使用的是“母鸡”一词而并非简简单单的“鸟”。在莫雷利亚的第八卷文献《席间闲谈》(英语:Table Talk,希腊语:Συμποσιακά,法语:Quaestiones convivales)中提到普鲁塔克曾在一个哲学讨论会上讨论了一系列以该困境为基础的问题。在一节标题为“无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讨论中,他们还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且更有份量的问题:
……大家讨论的这个“母鸡和鸡蛋哪个先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十分困扰。而我的朋友苏拉说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其实是已将其作为一个工具并用这个问题触动到了另一个更深邃且更沉重的问题,即“世界的起源”……
古罗马哲学家玛克罗比阿斯则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好好的探讨:
大家总是开着玩笑或者并不当回事的讨论着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这个问题应该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并且值得讨论的问题并被大家仔仔细细的来探讨一番。
史蒂芬·霍金和克里斯托弗·兰根曾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而争执,虽然该问题因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丧失了重要性:世上必须先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卵或者一个能孵出鸡的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相关研究
英国华威大学的马克·罗杰教授与大卫教授在帮助谢菲尔德大学进行试验研究时,发现形成鸡蛋硬壳的关键鸡肉蛋白“OC-17蛋白”(ovocleidin-17)的存在贯彻了整个蛋壳的形成过程并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这使得他们认为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里首先存在的是鸡,或者确切的说是OC-17这种鸡肉蛋白。不过马克·罗杰在报告中的附加引述中说到:“这个发现难道就能证明先有鸡再有蛋吗?我们想强调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虽然很有趣但是事实上却毫无意义。不过这个研究倒是使得学界对高效快速的结晶方法有了新的见解,这项研究也能够在骨头的形成以及二氧化碳是如何被贮存在石灰石等问题上提供帮助。”
不过,他们的研究却与早先时候的研究结论有些出入。约翰·布鲁克菲尔德(John Brookfield)与大卫·帕皮诺(David Papineau)教授认为,在世界上第一只鸡出现后,在它之前也必定需要并有一颗能够孵出它来的蛋。生物学家迈尔斯进一步的指出了前者在研究中的瑕疵,称其他的鸟类会使用与OC-17不同的蛋白质来制造鸟蛋,而且OC蛋白的演变并不能够与鸟蛋的演变相吻合;OC蛋白是从一种古老的蛋白质演变而来,这种蛋白在鸟类分支从爬行动物分离之前便开始参与制造动物的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自然进化论
进化论表示物种在通过一定时间的突变以及自然选择后最终可以得到进化。这使得人们相信在历史上的某一刻,某一种像鸡但是不是鸡的物种,由于基因突变,产出了第一颗“鸡蛋”。因为,鸡和鸡蛋都是由鸟和不是鸡蛋的鸟蛋演化而来的,只不过在很长的时间中二者进化的越来越相似而已。
但是,一个个体发生了某些突变并不能认为它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物种。单个的个体与母体分离并且使得它们之间再也不能够交配,这才是新的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这通常也是家养物种同野生祖先们的分离过程。这些完全遭到分离的族群才能够被称为是新的物种。现代家养鸡往往被认为起源于红原鸡,不过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养鸡是由灰原鸡与红原鸡杂交得来的。如果鸡蛋正如后者的情况下出现的话,那么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新物种的种种定义,可以得出这世上是先有鸡蛋再有鸡。
受进化论的启发,可以做一个更宏观的思考。鸡与鸡蛋的关系可以推广到鸟与鸟蛋的关系,如果不断追根溯源,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进化链:细胞→最早的生命→最早最低等的动物→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最低等的卵生动物→较高级的卵生动物(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而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内部循环,使其一代一代的繁殖,又在繁殖中不断进化,与此同时这样的内部循环也在不断改变。换言之,物种的进化就是一个物种的内部循环衍生出另一物种的内部循环,当这两个循环无法“融合”时,新物种就产生了。从这个角度理解,就会发现鸡与鸡蛋无非是一个循环中的两个不同的元素,少了其中任何一个这个循环都无法继续存在,因此鸡与鸡蛋不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从生物个体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对于同一个个体来说,鸡蛋和鸡(孵化后的鸡)分别是它生命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这就好比对昆虫而言,个体会经历虫卵、幼虫、成虫等阶段。因此对单一的鸡的个体而言,是先有蛋再有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宗教神话创造论
犹太教及基督教的神话传说中都表明是上帝创造了世间的种种,其中也当然包括鸟。犹太教及基督教的神话中提到上帝创造了鸟类并让它们繁衍后代,但是神话中并没有提到蛋的事。例如创世纪第一章: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飞鸟为统称,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事先有鸟还是先有蛋?
在印度的经书中记载,神创造了鸟及其他一切生命形式。不过,印度的传说中所谈到的蛋被扩大到了非鸡蛋的蛋的范围,印度的神话也提到了“宇宙蛋”(即梵天诞生的金卵,金卵的其他部分扩张为整个宇宙)这个概念。
而在中国神话中,认为天地是由盘古“开天辟地”所致,而当时混沌的世界就如同一个蛋一样。
在佛教信仰中,人们认为时间其实是永恒并且不断轮回重复的,在这一点上一些古中北美文化(玛雅及阿兹特克)信仰与此也十分相似。他们认为当将“谁先出现”这个问题与不断轮回的时空联系到一起时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因为已经假设时间是永恒且不断重复的,所以就不可能一个永恒的“第一个”,且也就根本没有什么“创造”。由此得到的答案就是:谁都不是“第一个”,在不断轮回重复的时空里不存在“第一个”。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哲理论
在整个问题中,有一点往往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鸡)蛋的定义问题。鸡蛋指的是鸡所下的蛋还是指能够孵出鸡来的蛋?如果是前者,那么当然是先有的鸡,如果是后者则有可能是由其它物种先产下了鸡蛋(产生了变异)。按照正常定义指可以孵出鸡来的蛋也不一定就是先有蛋,根据表观遗传学生物可能在出生时为其它物种,但在后面进化为某种物种(具有遗传性)。但是这个问题便与哲学家们所提出的问题有了不小的出入,哲学家们所问的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就是哲学家问的问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最新正确答案
对于动物究竟何时并如何起源,人们抱有天然的好奇心。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趣味的话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所副研究员殷宗军和研究员朱茂炎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一个距今6.1亿年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中找到了一类名叫“笼脊球”的化石。
通过对这种生物形态的研究观察,他们还原了原始“胚胎发育”的过程。“如果把动物比作一只鸡,那么这类化石就相当于记录了‘蛋生鸡’的过程。”殷宗军表示,笼脊球化石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磷矿中找出细如沙粒的化石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拥有一个距今大约7亿多年的共同祖先。这一共同祖先由多细胞组成,而且细胞有功能分化,它是由更古老的单细胞祖先演化而来。然而,动物单细胞祖先是何时以及如何演化成多细胞祖先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凿的答案。
2000年前后,瓮安生物群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发育的热点。
贵州瓮安县以其丰富的磷矿资源被誉为“亚洲磷仓”。在古老的磷矿石中,埋藏着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在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大约距今6.1亿年前),为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证记录。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殷宗军所在的团队是国际上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课题组之一。
通过仔细的挖掘采集,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一种细如沙粒的化石,直径不到1毫米,用肉眼很难发现。由于它“外貌”极其不规律且怪异,很多人怀疑它并不是化石,因此长期以来都被科学家所忽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X射线显微镜等设备开始用于化石研究,使得科学家得以观察化石的内部结构。研究人员采用最先进的超高分辨率同步辐射三维无损成像技术,像医生给患者做CT扫描一样,重构了数百个笼脊球标本的立体结构。
“化石在这两种岩石中的赋存形式均为磷酸盐化的三维立体标本,保存了精美的细胞-亚细胞结构。”殷宗军说,这些化石保存非常精美,甚至保留了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过程。
“蛋生鸡”过程或揭开动物起源之谜
通过10多年的收集和研究,殷宗军所在团队在贵州瓮安生物群,陆续发现了233块笼脊球化石标本。
它们呈现了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过渡的各个形态,根据大数据集的分析,科学家找到了演变规律。从扫描效果图上,记者看到这类化石从内部呈现空心“笼”体,演变为“实心球”的各阶段“胚胎发育”过程。
“我们重构了数百个笼脊球标本的立体结构,发现它们在一个充满母源营养物质的厚壁囊包中发育。”殷宗军说,笼脊球的发育过程非常类似动物的单细胞近亲(比如中生黏菌虫),但比动物的单细胞近亲更为复杂的是,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有规律的细胞迁移和重组。
多细胞动物的出现是地球生命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生物多细胞化后,才有了细胞的分化行为,分化的细胞最终会成为各种器官及组织。
而笼脊球的细胞迁移和重组,与动物原肠胚的细胞迁移重组行为非常类似。原肠胚是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经过原肠胚阶段,分化的细胞才会产生器官和组织,最终才会成长为一个动物。
这表明动物胚胎特有的发育机制在动物化石记录大量出现之前至少4千多万年就已经准备好了。因此,科研人员将笼脊球称为“干群动物”,即比最早的多细胞动物更早的动物。
“要搞清楚动物如何演化,就得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笼脊球化石恰好记录了动物从单细胞祖先向多细胞祖先演化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为真正有细胞和组织分化的动物的出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殷宗军说,更完整的演化过程有待更多化石证据的揭示。
那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殷宗军认为,如果将动物比喻成一只鸡的话,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就是孵化出小鸡的蛋,它桥接了动物的单细胞祖先和动物多细胞祖先之间的鸿沟。而笼脊球化石的发现恰恰就表明,孵化出动物这只“小鸡”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2019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正确答案:先有蛋。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于2019年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细胞》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