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翡翠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翡翠含“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虽然我们一般将通透视作是判断翡翠玉料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即使在一些水头比较好的翡翠饰品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团状、纤维状、片状或是丝状的,如云似雾的内含物,其外观仿佛包裹在玉料中的棉絮一样,因此人们将其形象的称之为“棉”。
翡翠的棉虽然看着丝丝缕缕柔软蓬松,但其实是有一些半透明或是微透明的白色矿物质组成。由于翡翠中硬玉矿物的颗粒间隙、裂隙和杂质的包裹体对光线的反光,通过侧光或底光的照射,从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棉”的效果,在物理学上也被称之为“粒间光学效应”。因此翡翠的棉本身其实是一种矿物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光折射导致的,是矿物天然表现的一种,在优质翡翠中较为常见,也可以视作是高冰种的主要特征之一。翡翠的棉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由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组成。
此外,翡翠的棉也有可能是翡翠晶体间结合不致密产生的小空隙比如翡翠里的愈合裂隙。另一种解释是,翡翠的棉也有可能是硬玉本身绿色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我们知道翡翠的棉是指翡翠内部见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矿物。它是翡翠内的杂质物,严重影响翡翠的质量与美观。一般来说,棉的存在将大大影响翡翠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棉是翡翠的瑕疵,在翡翠组织中阻挡消耗光线,影响光线的穿透、散射,产生类似白花,棉絮为主要特征的形状,对翡翠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俗话说,“无棉不成玉”,翡翠的“棉”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翡翠的品质越高,就要求其中“棉”、“裂”以及杂质越少,如果说冰种还能容忍少许肉眼可见的“棉”,那么玻璃种要求的就是肉眼下相对的清透不掺杂质。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是收藏级的玻璃种翡翠,看似通透无比,实际上也是有棉的。一些商家会说好的翡翠不会有棉。而实际上,“棉”是翡翠特有的结构,天然翡翠几乎是不可避免有少许“棉”的存在,或者说,没有“棉”也就不是天然的翡翠!
从种水上来说,“棉”会影响翡翠的种水。“棉”越多或是相对较为集中的部分,也就意味着其白色矿物质(杂质)较多,会导致翡翠内部结构松散,从而影响翡翠的致密度。
每个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翡翠也是一样的。棉固然会影响翡翠的美观,但是有时候,一些翡翠的“棉”会形成类似雪花状的棉柳,这时候只要人们经过精雕细琢之后,是可以做到所雕刻的图案和雪花“棉”巧妙融合在一起的,这时候,这些“棉”就不是瑕疵,反而为翡翠增添了很多的风采。
另外,“棉”对于翡翠的颜色也是存在影响的。翡翠中的“棉”会掩盖翡翠本身的颜色,使得翡翠的颜色渗不出来,越多“棉”翡翠的透光性就越差。并且,“棉”会影响翡翠颜色在玉料肉质内部的映射,简单来说就是翡翠颜色或色根在翡翠内部的扩散。
翡翠里的颜色或者是翡翠的色根在翡翠里是会扩散的。比如,翡翠的水头好,棉也少。哪怕仅仅有一丝绿,但水头好便可以让颜色扩散开,这就是翡翠颜色的扩散效果。相反,如果翡翠里的棉很多、很集中,则会严重影响翡翠颜色的扩散。
因此,菩提城总结了一下,“无棉不成玉”的意思是,只要天然的玉石不可避免多多少少存在少许的“棉”,纯粹无“棉”的翡翠是不存在的;但是棉越是少、不可见,就代表翡翠品质越是好,反之,棉越是多,就意味着种水越差。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