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佛珠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解释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菩提根项链图片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108株星月菩提配饰名称

佛珠的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即一颗母珠和众多子珠。
一串佛珠,无论其珠数多少,都是由络绳将一颗母珠和众多子珠贯串而成。《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数。”
佛珠通常分为单组佛珠和复组佛珠两大类。单组佛珠,通常由一颗母珠和数颗规格相同的子珠串联而成。复组佛珠,则通常由母珠、佛塔、子珠、节珠、记子(弟子珠)、记子留、络绳和一些饰物组合而成,这也是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一种佛珠。

母珠(也叫三通)
又称作“达摩珠”,一般俗称为“三通”。通常是指在佛珠起始(或终结)部位带有呈丁字形三个孔并且一般较大的那颗珠子。通常,母珠被认为象征无量寿或修行圆满之佛果。母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通常人们在串编佛珠时,就是将络绳两端,由母珠贯通的两孔穿入,并从母珠中间上方的孔内穿出。当然,母珠还有连接弟子珠、记子留以及流苏等其他一些饰物的作用。早期的母珠,大多就是以一颗两孔的大珠将其汇总的。因此,有人将这种做法解释为“万法归一”。
母珠的材质,一般与子珠相同。但也有些人为使母珠与子珠有所区别,会采用与子珠颜色不同或比子珠更高贵的材质来制作母珠。另外,也还有人,在一些透明材料制作的母珠内部绘有佛像、莲花等图案。通过透镜的原理,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母珠内部的佛像图案,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佛塔
一般又俗称为“佛头”,指安置在母珠上方类似塔形的那个圆锥形物件。也有的用一颗比母珠和子珠略小的珠子来取代。通常人们认为,母珠与佛头的组合,象征着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

子珠
是指佛珠上略小于母珠但其规格(直径)相同的众多珠子。一般而言,一串佛珠的子珠材质通常应该是相同的,但也有人会将不同材质但规格相同的子珠串在一起。
由于佛教流派众多,因此对子珠象征意义的表述,各有不同。例如,有些流派认为子珠象征观世音菩萨,有些流派则认为象征普贤菩萨,还有些流派认为象征大势至菩萨。不过,人们大可不必执着于此,或一概而论。
佛珠规格的大小,通常并无定数。其直径,一般可以从不足1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到十几厘米不等。其颗数,也可以从一颗到几颗、十几颗、几十颗,甚至上百颗、上千颗而不等。也就是说,一串佛珠数目的多少,需根据持用者的喜好和依据佛珠的直径而定。通常以十八颗、二十一颗、一百零八颗最为常见:
以佩珠为例,常用佛珠的直径,从小到大依次为:直径8毫米者,通常二十三颗(含佛头三通);直径10毫米者,通常十九颗;直径12毫米者,通常十八颗;直径l5毫米者,通常十五颗;直径l6毫米者,通常十四颗;直径18毫米者,通常十三颗;直径二十毫米者,通常十二颗。
从佩戴者的角度看,一般来说,中等身材、胖瘦适中的男士,可以考虑选择十五颗15毫米的或者十四颗16毫米的佛珠;而身材比较高大或者稍胖的男士,选择十三颗18毫米的佛珠或十二颗20毫米的佛珠,则会显得更大气、更豪放一些。身材苗条的女士,一般可考虑选择十九颗10毫米的佛珠佩戴;而身材适中的女士,选择十八颗l2毫米的佛珠,更为适合。

节珠(也叫隔珠)
又称作“数取”或“四天珠”,一般俗称为“隔珠”。佛珠中嵌加节珠的目的,是为了将较长的子珠均分隔开,以方便记数。例如,人们在持念佛号或咒语时,由于时间有限或遇到突发事件一串佛珠没有念完时,便可以记数到某粒节珠,如果再继续念诵时,从这粒节珠开始记数即可。
通常,人们会根据一串佛珠的长度,于其中嵌加一粒至三粒不等的节珠。例如,一串一百零八颗的佛珠或者五十四颗的佛珠,通常会每隔二十七颗子珠嵌加一粒节珠;而一串二十七颗或十八颗的佛珠,则每隔九颗子珠嵌加一粒节珠。密宗的佛珠,通常于第七颗(自母珠开始算)与第二十一颗之后嵌加节珠。不过,节珠并不是每串佛珠所必需的。

记子
又称作“弟子珠”,其规格要比子珠略小一些,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记子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一般认为象征十波罗蜜(即: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和智波罗蜜)。

记子留
是指每串记子的末端所附的,比记子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记子的脱落。有些佛珠也用络绳的末端编成结饰来替代。藏传佛教使用的佛珠,通常在计数器的末端,系订银质的小金刚铃和小金刚杵作为记子留并作为装饰。

背云
背云是清代朝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名背鱼儿,上下有贯穿孔,与佛头塔、佛嘴连接。在古代,背云的用意是让佩戴者能一元复始,复始要在阳面,用当下流行的语言说,就是要获得正能量。中国易经中背为阳,胸为阴,所以背云是挂在背后,复始于阳面。背云的材质和样式背云一般为玉质或翡翠,也有镶嵌宝石的铜器背云,如今,为了方便佩戴,同时起到装饰的效果,背云也已经不拘泥于和田玉和翡翠了,多元化的款式越来越多,材质也更加丰富,包括南红、青金石、绿松石、琥珀蜜蜡等各种材质。

络绳
即系串佛珠的线绳。通常根据子珠规格以及孔洞直径的大小,以独股、双股或者三股为绳,穿珠而过。络绳,一般分为有弹性和非弹性两种。汉传佛教佛珠使用的络绳,要求一般比较宽松。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能够穿得进去的的绳子都可以。藏传佛教对于佛珠所用的络绳要求,相对则比较严格。一般多用红颜色或红、黄、黑、白、绿五彩棉线、丝线或者尼龙线制成。偶尔也有人用皮绳来贯穿佛珠。
通常汉传佛教持用的佛珠,络绳穿得相对略紧一些;而藏传佛教持的佛珠,络绳穿得相对要较松一些,弟子珠之间,会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流苏(也叫拂尘)
装饰在念珠佛塔顶的线穗,其缘起是缨络上面的垂拂,汉地的信众经常将它编织成万字节或者盘长结,这两种图案就是佛教里象征正法和吉祥的图案。

C款星月菩提手串

配饰
指的是佛塔下部、记子以上部分系坠的各种饰物,主要用以佛珠的装饰和美化作用。配饰通常会使用琥珀、蜜蜡、红珊瑚、玉石等一些珍贵材质制成的精美雕件或小工艺品。

赞(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玩鉴赏网 » 佛珠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解释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