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大乘和小乘 上座、大众部的分裂 佛陀在世时,僧伽有严密的组织和戒律,僧众遇有疑问或者发生争论,都可以请示佛陀,所以当时的教团是统一而和谐的。 可是在佛入灭后约一百一十年,僧伽因为对于戒律产生不同的见解,分裂成两派,保守的称为...
大乘和小乘 上座、大众部的分裂 佛陀在世时,僧伽有严密的组织和戒律,僧众遇有疑问或者发生争论,都可以请示佛陀,所以当时的教团是统一而和谐的。 可是在佛入灭后约一百一十年,僧伽因为对于戒律产生不同的见解,分裂成两派,保守的称为...
遗教的结集 结集的原因 佛在世时,所说的教法,并没有文字纪录。佛灭度后,佛弟子恐怕遗教散失,所以建议召开僧众大会,把佛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使佛法以后能够保持纯正。 第一次结集 佛灭度后九十天,弟子们开始结集佛陀的遗教,摩揭陀...
那才是懂得觉体中的东西,所以他就一定乐,叫称性。那「我」呢?常乐我 净,我。 过去我们在我中,认为是众生的流转之处;可是在大觉体上,「我」是总持相。为什么讲总持? 从今天以后,你会看到我在我的觉中,能够立种种我、能够知道种种我; 喜的时候,...
心经来历 此经是唐朝三藏法师(深通经、律、论三藏之法,为人师范,方称三藏法师)玄奘所译。 玄奘法师年十五与兄长捷法师共住长安庄严寺。二十九岁时赴西域求法。一路险阻,道多虎豹。法师一日闭门而坐,至夕开门时,见一老僧,法师就参拜,并恳求...
护国四王 护念。保护和忆念。 护世者。护世四天王。 护世四天王。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护世四天王。 护法。护持自己所修成的善法。拥护佛陀的正法。 护法神。护持正法...
万法唯识 楞伽岛。锡兰岛的本名,亦即佛说楞伽经的地方。 楞严咒。又叫做佛顶咒,是楞严经所说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的八句是心咒。 万字。佛胸前有一‘卍’字,读万音,乃是吉祥的标志。 万劫。指极长久的意思。 万法。...
随缘真如 随喜。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 随喜功德。随顺他人的欢喜,成为自己的欢喜,或见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欢喜。好像自己做的一样,尽力去助他成功。都可以叫随喜功德。 随顺。随之顺之的意思。 随眠。 (1...
悉灭三毒 悉地。三密相应者成就妙果,梵语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之义。 悉达多。华译一切义成,是释迦牟尼佛作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出家成道后名释迦牟尼。 悉三毒。悉灭贪瞋痴,又名悉灭三毒。 悉发菩提心。发愿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