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的起源_文玩鉴赏网](https://www.iqv.cn/wp-content/uploads/2019/03/2019032201.jpg)
佛七的起源
微友: 师父,可否给我讲讲佛七的起由,以及佛七念佛、绕佛的意义作用?感恩。 仁山法师: 阿弥陀佛,您好!依《佛说阿弥陀经》所说念佛名号的方法,若一日到若七日,渐渐会养成念佛的习惯,而成为往生净土的积分,这就是佛七的最初起源。要近一步...
微友: 师父,可否给我讲讲佛七的起由,以及佛七念佛、绕佛的意义作用?感恩。 仁山法师: 阿弥陀佛,您好!依《佛说阿弥陀经》所说念佛名号的方法,若一日到若七日,渐渐会养成念佛的习惯,而成为往生净土的积分,这就是佛七的最初起源。要近一步...
十善业道法到底是什么?它分:身三,第一是身三,第二是口四,第三是意三,加起来就是十。身,从身造作的有三种,从口造作的有四种,从意造作的又有三种。 身三是:杀、盗、淫。口业的四种呢,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是:贪、嗔、痴。贪嗔痴是...
“十方”指的是什么? 十方,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净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净土、十方刹等。又其中之诸佛及众生,则称为十方诸佛、十方众生。 十方佛分...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烦恼,才会懂得寻求解脱之道,才会增长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烦恼起,重要的是要找出烦恼生起的原因,例如: 一、烦恼起于执著: 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疑惑及提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在开示中引用佛经义理及故事加以说明。《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皆是唯心所造。 人...
每逢大年初五,人们都喜欢拜财神,以求来年财运亨通。殊不知,财富不是求来的。从佛教因果层面来看,不愿付出,只想索取,贪小便宜的人,是不可能发大财的。佛教主张“有舍才有得”,若能不为得而舍,才是真舍,也是真得。 纵观历史,财神确有其人。...
善士问: 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传喜法师答: 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
什么是梵声? 有人问:“常听人说梵声,那到底什么是梵声呢?” 《长阿含经》中说:“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这是说大梵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