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的当时是「究竟成佛」而不是「了脱生死」_文玩鉴赏网](https://www.iqv.cn/wp-content/uploads/2019/09/2019091203-380x500.jpg)
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的当时是「究竟成佛」而不是「了脱生死」
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的当时是「究竟成佛」而不是只有「了脱生死」而已 初学的人皈依佛后,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释迦牟尼佛传,但是现代的「释迦传记」有多种版本。有不具备宗教情操的学者写的「释迦传记」。 有否定大乘佛经而依南传经论编写的「释...
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的当时是「究竟成佛」而不是只有「了脱生死」而已 初学的人皈依佛后,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释迦牟尼佛传,但是现代的「释迦传记」有多种版本。有不具备宗教情操的学者写的「释迦传记」。 有否定大乘佛经而依南传经论编写的「释...
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佛为何要初学之人在僧众面前做「皈依仪式」? 其一,初入佛门,一定要有善知识导引,才不致盲修瞎炼。 其二,当知初皈依在佛前由「引证师」带领「信众」发愿,这颗誓愿心会存放在八识心田中增加...
学之人大都停留在感情式、偶像式、权威式的皈依信仰中 当然不论已皈依、未皈依,只要心向佛法僧三宝.都可说是佛教的信众。但是如果当初皈依佛教时,不是为了追求佛法真理而皈依,在皈依佛门后,没有善知识的督促、开导,自然生不起学佛、向法的心,...
佛在《观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到极处名至诚。何谓真诚呢?心里若有夹杂着丝豪的虚妄就不诚。众生所以不能成佛,就是错用了心,不是用真诚心而是用虚妄心,就是虚情假意。 就这么一点差别,我们羡慕佛菩萨,而佛菩萨是由人修成...
我们无量劫来也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大家应该明白,业都是由心造的。《华严经》中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罪业既然是由心起,也要从心念,从转变心念上去下功夫来消除业障。我们现在修学净土法门,就要用这一句南无阿...
一、“真空”才得“妙有”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在佛法里叫“四圣谛”(四种真理):第一是苦,第二是集,第三是灭,第四是道。 苦,我和人的苦、我和物的苦、我和欲的苦、我...
第二关是菩提心。这里讲的菩提心是利他菩提心。利他菩提心,即只为众生成佛,不为自己解脱,成佛是为了度众生。 成佛度众生,这个心特别大。成佛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究竟的利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度众生——这个心胸很广大,目光很高...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樒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是造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