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鉴赏网
收藏爱好 传承经典

文玩藏品 第346页

为什么修行者必须节制淫欲_文玩鉴赏网

为什么修行者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论云:如是所说,诸天众中,六天行淫云何?颂曰: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讲了天的器世间,其他的事情顺便讲一下...

赞(1)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798)去评论
当修行者明心见性 魔王的世界就会无故震裂_文玩鉴赏网

当修行者明心见性 魔王的世界就会无故震裂

  佛经中说,当修行者明心见性,脱离我执习气梦境的束缚,自性于觉醒心绽放无量明光,魔王的世界,就会无故震裂,他们生存的天宫宫殿,会分崩离析,魔王世界的子民们,在圣者觉醒心光明照耀下,惊恐奔逃。所以,在修行者整个的修心过程中,魔王会不断地派遣...

赞(0)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808)去评论
修行当避免虚伪心_文玩鉴赏网

修行当避免虚伪心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观经》讲发三种心,就能往生,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就是一切众生修行,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

赞(0)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332)去评论
真正的觉醒从惭愧开始_文玩鉴赏网

真正的觉醒从惭愧开始

  《阿含经》中说“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对不起自己叫作惭,对不起别人叫作愧。你对不起别人时,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是心知道;你对不起自己时,自己不一定知道,但是心也知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

赞(0)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592)去评论
对于修行之人,生活即是禅修_文玩鉴赏网

对于修行之人,生活即是禅修

  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大珠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大珠禅师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悟道的禅师和凡人一样要吃饭睡觉,只是他“吃饭的时候...

赞(1)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737)去评论
勤修四观是化解不生气的有效方法_文玩鉴赏网

勤修四观是化解不生气的有效方法

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可选择其中之一观即可:   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二观:人生如梦,在此梦中我们不应沉湎快乐,不应执著痛苦,梦中我、人、快乐、...

赞(0)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343)去评论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_文玩鉴赏网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这五条规范我们称之为”五戒”。第一条不杀生;第二条不偷盗;第三条不邪淫;第四条不妄语;第五条不饮酒。这五条是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佛教徒提出的五条要求。我们在生活里,如...

赞(0)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780)去评论
“以无所得故”的境界,体会透彻了就是菩提_文玩鉴赏网

“以无所得故”的境界,体会透彻了就是菩提

俗话说得好,心外无佛,也就是说佛不是向外寻求的,真正的佛就是你自己,所以也有“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你之所以没成佛,那是你的觉性不够,其本心被尘埃封得太密,以至于佛光无法照到。那么如何才能让佛光照到呢?答案是修习佛法,诵佛咏经。只要参悟到一...

赞(38)文玩鉴赏V文玩鉴赏V阅读(15632)去评论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